<address id="d3xp3"></address>
    <noframes id="d3xp3">

    <noframes id="d3xp3">
      <form id="d3xp3"></form><address id="d3xp3"><address id="d3xp3"><listing id="d3xp3"></listing></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d3xp3"><address id="d3xp3"></address>
          <address id="d3xp3"><address id="d3xp3"></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d3xp3"><listing id="d3xp3"><menuitem id="d3xp3"></menuitem></listing></address>

            旅行家專欄 > 施坦丁的專欄 > Lenzen,誰為你哭泣?

            Lenzen,誰為你哭泣?

            By 施坦丁 2018-06-04
            馬蜂窩旅行家專欄出品    |    已有2237人閱讀

            每次坐城際火車從柏林到Lenzen,當經歷大片的綠色平原和一個個森林,我的身體自動變成靜止的雕塑,被火車攜帶著穿越大片自然風景,近兩個小時的路程,正好夠我凝望風景,就像現實睡著了,而夢想正在醒來,對我而言,這是一段美妙的移動時間。終點站是Lenzen。

             

            這曾是一個東西德交界的小城。



             

            事實上,從2015年至今的幾年,我很多次來Lenzen,而對這個小城的好奇心卻有增無減。第一次來,是圣誕節拜訪親友,他們驅車帶我穿過城市街道,看林立的磚木結構的老建筑和城中心的哥特式教堂。我們也去了環繞小城的黑森林和湖泊。無論是城市還是近郊,都看不見什么行人,我以為這就是典型歐洲小城的樣子。到后來慢慢拜訪過德國不同的城市,相同的是人口都不多,但城市建筑和格局大都比較現代化,至少是新舊交替,才發覺Lenzen的美麗和特別來。

             

            自敘利亞戰爭以來,這個小城也在陸陸續續接收一些難民,在我看來,也許這將給Lenzen增加新的活力,因為走在街上,很長時間才遭遇幾個年老的當地居民,終于看到對面有年輕人走來,近看,是難民。眼見著,這個小城愈加孤獨荒涼,當然期待有新的生命能量注入。但是,兩年以后,這個小城似乎顯得更寂寞了,當地的一個老人告訴我,這里居住過的難民,有自殺的(原因復雜),如今幾乎都離開了,大概也是很難耐住悲傷和孤獨吧,在孤獨中,原有的悲傷更易被放大。


             

            我的男友S的父親去世之前,他總是邀請我們居住在Lenzen湖畔森林處的度假小屋,那里很舒適,又是連接小城和自然的地方,來往城市和自然都可以步行,很方便。他的父親擁有這里大片的土地和生產乳業的公司,40多年來,他生活和工作在這里,把大多數時間奉獻給了工作,60多歲時還起早貪黑管理著公司的運營,在經營上的壓力也很大。因為,從194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一道圍墻隔出兩個社會,這里是社會主義制度,1989年墻倒之后,整個經濟體也解構了,公司經營面臨巨大變革,很多當地小企業因此被淘汰了,我能夠體會他父親內在經歷的陣痛吧。

             

            S也告訴我有關他童年的記憶。他出生的1970年代,似乎有很多集體歡樂的記憶——按需分配,生活沒有特別大的壓力,也沒有太大的貧富差距,小城有些酒吧,也有電影院,當然,教堂也是人們在周末會去的地方。父母那輩人經常有舞會和派對,電影、音樂和交誼舞應該是那個年代人的共同喜好。他的記憶也為我展開了一幅畫面,并與我的記憶重疊,我們有相同的社會主義集體記憶。這么寫不是在贊美或者批判體制,僅僅是遵循于我們內在的童年回憶。當然,另一個現實是,因為隔著墻的那一邊,就是資本主義社會,S也告訴我,每個周末,他都盼望著奶奶從西德那邊帶回一些好吃的糖果和巧克力。由于父親公司的緣故,奶奶獲得特許可以往來東西兩邊。那個年代,小城Lenzen還有很多居民,煥發著活力。1990年代是德國的分割期——你也可以理解為融合期——S成人的時代,他和這里的許多年輕人一樣,離開Lenzen,背負理想去了大城市。

             

            也是從1990年代,Lenzen這個城市,開始了日益艱難和孤獨的旅程。


             


             

             

            城市中大片的老建筑開始無人居住,慢慢,甚至無人照管,墻壁開始斑駁脫落,沿街商鋪一間接一間關門,城市該有的汽笛聲及來自人們日常生活的聲音越來越少了,只有教堂的鐘聲還在有規律地響著,也僅此而已,教堂的門多數時間也緊閉著。

             

            然而,Lenzen依舊有她得天獨厚的美麗自然,湖畔,森林,河流,大片綠地,如今,當地政府為了維繼城市的正常運轉,在這里投資建了很大的養老院,也試著翻新博物館,使用現代化技術展示Lenzen的歷史和各個方面。但養老院和博物館似乎更可體現它即將成為歷史的現實。


             

             

            S的父親在一年前過世后,我再去Lenzen,開始有不同的心境,試圖以他的經歷和經驗重新打量這個地方,也開始更喜歡這里。當我們驅車穿過城市、綠地和森林,我的視線里總是有他父親的身影在晃動,我們帶著啤酒,來到曾經兩德交界的河流,靜坐在河邊,曾經這條河流也如墻一樣,冰冷地隔離著人們,現在總有船泊在岸邊,載著少量的游客往來參觀曾是東西德交界的兩個小城,“東邊的Lenzen”和“西邊的Gartow”。我們看著河岸美麗自然的樹木,大雁排著人字突然從頭頂的天空飛過,太陽緩緩落進遠處的叢林,空氣漸漸變冷……



             

            很多的瞬間,我想把有關這里如今存在的一切記錄下來,別致的老建筑、教堂、街角還在經營的手工面包店、高地旅館的穹形大門、酒店石柱頂端的草席上白鶴和它初生的孩子(它們已居住許久)、博物館、喜歡梵高的老爺爺經營的咖啡館、每一個家庭精心設計的花園、小動物園、有河流穿過的公園、黑森林和湖畔,我希望和陌生人一起發現這里的美,并且分享。我甚至想和S一起策劃一些文化活動,豐富當地人的生活,也能讓Lenzen煥發一點點活力。事實上,這么做的原因是我越來越覺得Lenzen的風景,是穿過我童年并停留在心底的那份珍貴的記憶,然而,今天卻看見這個小城日益孤獨和老去,誰會為她哭泣?




            ========================================================================

            微信公眾賬號:“尋找旅行家”,每天為你精選一篇有見地的獨家專欄文章,歡迎關注,互動有獎^_^


            施坦丁

            1976年生于新疆伊犁, 喜歡寫作、旅行,2006年開始在中國云、貴、川、新疆、西藏地區及東南亞老撾、柬埔寨、越南、泰國等地收集少數民族傳統音樂。TA的窩shitanding

            專欄最熱文章

            專欄其他作者

            • ???м?臺南女孩?????

              臺南女孩

              生在臺南的平凡女孩,無論時光如何飛逝始終保持著少女心。
            • ???м?譚源?????

              譚源

              知名視覺攝影人,日本攝影協會會員, 旅日13年,日本時尚?旅游?藝能娛樂信息傳播者, 國內外數家攝影雜志、時尚雜志供稿人。
            • ???м?張三?????

              張三

              《新旅行》《孤獨星球》《風景名勝》等雜志撰稿人,喜歡探險,嘗試一切未知,堅信一個人只要知道上哪兒去,全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 ???м?郭爍?????

              郭爍

              任教于北京某高校法學院,最高人生志向其實不太好意思說出口:有點兒小錢,四處閑逛。
            • ???м?佳月?????

              佳月

              目標在遠方。
            返回頂部
            意見反饋
            頁面底部
            国产精品无码小视频

            <address id="d3xp3"></address>
              <noframes id="d3xp3">

              <noframes id="d3xp3">
                <form id="d3xp3"></form><address id="d3xp3"><address id="d3xp3"><listing id="d3xp3"></listing></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d3xp3"><address id="d3xp3"></address>
                    <address id="d3xp3"><address id="d3xp3"></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d3xp3"><listing id="d3xp3"><menuitem id="d3xp3"></menuitem></listing></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