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后,1843年清政府被迫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對外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從此,大量洋人進入福州,一座座具有西方風格的建筑拔地而起——領事館、洋行、公館,教堂、醫院、學校、私人住宅別墅、跑馬場等,數量多達近千幢,這些老洋房主要分布在倉山煙臺山一帶,如公園路、對湖路、麥園路、樂群路等,都是老洋房比較集中的地方。
英式建筑有英國領事館、海關辦公樓、匯豐銀行等,羅馬凱旋門式有英華書院鶴齡樓、陶淑女子學堂,哥特式有天安堂、石厝堂、泛船浦天主堂等、東歐風格有俄國領事館等,由于廣東籍買辦商人多,也出現了廣式建筑如九如坊、陶園、廣東公學、廣東會館等。
還有規模宏大、中西合璧、富麗堂皇、造型優美的私立華南文理學院主樓,是福建現存不可多得的近代優秀建筑。私人住宅多以廬、園、舍、山館、里坊命名。出現了許多中西結合的住宅建筑。數量及風格的多樣,堪比廈門鼓浪嶼。
如果保護得好,完全可以成為福州不可多得的旅游招牌??上У氖?,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福州舊城改造的加快,大量的老洋房被拆掉。
一直都對這些帶有歷史文化韻味的建筑有種莫名的興奮感,所以也去尋尋覓覓了一番,但是因為對倉山區的不熟息,建筑群的分散,或拆或修繕,加上小巷子的九曲十八彎,對本來就是路癡的我來說,著實辛苦不少,看著手機地圖,每次還能找到回家的路,已是萬分慶幸。但是好在拍了不少照片,也是收獲滿滿,就為了能拍下重新修繕前的原貌,辛苦也值得。
路線簡介
路線由簡到難(好找的開始,對本人路癡而言),有興趣的可以在便民自行車站點取車轉轉,開車就免了,小巷不好開。本人全程步行,腳也快走斷了。
1??陶淑女中
2?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舊址
3?復園路(林森公館、茶廠新村、穎廬、清河廬,修廬)
4?公園路(振廬、白鴿樓、陶園十二間排)
5?康山里(以園、可園、拓廬、忠廬,愛廬、夢園)
6?馬廠街?(建園、碩園、鼎廬、永安里、亦廬、宜園)
7?九曲十八彎(無逸山莊、積興里、端廬、吉廬、國民黨倉山警察局、望北臺真武廟)
8?泛船浦天主教堂
9?福州煙臺山公園?(另起篇幅)
陶淑女中
地址:福建師范大學倉山校區校內(福師大音樂學院舊址)
陶淑女中,是1890年英國圣公會在中國福州創辦的一所女子中學。學校開設的課程中,重視宗教內容,特別之處是要學習由境外傳教士發明的用羅馬字母拼寫的福州話文字(平話字)。
這里現在還是眾多情侶拍婚紗的地方之一,有種復古的味道,也有很多攝影師選擇來此拍外景。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舊址
地址:福建師范大學倉山校區附近(上三路,看到有個古城墻即是)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是美以美會(1939年以后稱衛理公會)在中國福州創辦的一所教會女子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的前身之一?,F在這里有很多的印尼美女在這學習中文。
Tips:
以上兩個地方都是在師大范圍,所以可以靠步行一口氣走完,接下來的,要么備好自行車,要么請準備好你的雙腿,雙腿,雙腿(因為真的走很久)?。?!水,零食……
注:以下的照片都是還未翻修過的原貌,現在再去的話,路面干凈平坦,房子修的修,拆的拆,可能會有所不一樣。
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以煙臺山為中心,東至泛船鋪教堂,西到上渡教堂,南至福建師范大學倉山校區,北至閩江江心島,曾經有過的17個境外領事館、33家洋行、8座教堂、3家教會醫院、11所教會學校和星羅棋布的境外人公館,使得煙臺山各國建筑密布。
在這里,人們可以看到歐洲大陸上的哥特式建筑、巴洛可建筑、羅曼建筑、法國古典主義建筑、文藝復興建筑、折衷主義建筑、洛可可建筑,甚至可以找到古羅馬建筑的元素。也正是因此,這里有了“萬國建筑博物館”之稱;也正是因此,從十九世紀末開始,這里成為許多建筑系、繪畫系學生最喜歡去的地方。
復園路
來到學生街城市廣場路口就能看到這個復園路路牌。1970年代,復園路,原名中越路,當時中國援助越南抵抗美國,為紀念中越友誼而將道路改為此名。就由這里開始倉山老洋房之旅。
林森公館
很顯眼的建筑,民國10年,由閩侯縣尚干鄉民集資興建。林森公館呈“T”字形,占地380平方米,中西合辟,進入大院后,有一座中西結合式3層樓房。大門兩米多寬,邊上是西洋式石柱,房子內全是木質地板。林森長期在外工作,只是偶爾回福州時小住。
林森-——辛亥革命的元勛,他也是迄今為止福州籍最大的“官”,擔任國民政府12年之久。
茶廠新村
林森公館斜對面,墻上的字跡已經只能隱約中看到一個“茶”字,建筑為券廊式風格,即中西結合式風格?!秱}山區志》的記載,推測該處即為復園里“樸園”。復園里樸園在1945-1949年內戰期間,曾經是福州閩浙贛區委城市工作部(城工部)的重要據點。
繼續直走,進入一條林蔭小路。我為了趕在人少的清晨拍,5:30就出門了,真是讀書時代都沒這么勤快。
這里會看到(1)穎廬:位于復園路6號,為紅磚砌筑的三層磚木結構近代西洋式建筑,建于1927年。建筑原主人黃氏,民國曾任郵政系統高級官員。
穎廬
清河廬
(2)清河廬,典型的英式獨院式住宅,建于1927年,原主人為福州茶廠廠長陳廷炳、葉木蘭夫婦(作為茶業公會的成員,陳廷炳還曾與其他人一起出資,建造了倉山影劇院)
修廬
在復園路上,容易被忽略的一條石板小路,走進去,可以看到修廬,脩廬是冰心堂哥謝衛霖的房產?!懊憽蓖ā靶蕖?,高、長的意思,可引申為遙遠、美好之意,是一座聯排別墅式公寓,曾經居住過許多名人。
公園路
復園路走到盡頭,左手邊就是公園路,右手邊就是西林小筑,西林小筑現已經作為咖啡館適合小憩的地方,很有文藝氣息,這地方也是我后來才知道的位置,沒去過里面拍照。
振廬
沿著左手邊的公園路走,就是振廬,建筑為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后,維多利亞式建筑風格,清末的福泰和匯兌莊老板、新加坡華僑周學振私宅,其開設的“福泰和匯兌莊”是福州第一家民族金融機構。
享受夏日午后的清涼和靜謐,老人們在老洋房邊上博弈,有歷史的房子和有歷史的人,濃濃的愜意感。
白鴿樓
陶園十二間排
陶園十二間排,兩層磚木結構,具有殖民地柱廊式風格的公寓式住宅,共有12開間,故俗名為“十二橺排”。
康山里
OK!再回到師大校區這個大坐標,在校門口過馬路的斜對面有個康山里的路牌,往里走就會發現很多民國時期的房子,曾經不少名人居住在此。
康山里,位于倉山區上三路北側的一條小巷。民國17年(1928年),康山里1-12號興建了一批帶有獨立花園的洋房別墅,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均為2-3層的磚木結構,供高級買辦和傳教士居住。留存至今的包括愛廬、可園、以園、夢園。
以園
以園,始建于民國二十年左右,占地面積390平方米,高7.6米,長23米,寬19米,二層磚木結構,具有樸素英式風格的近代建筑。以園為葉氏家族私宅,主人葉氏為夢園主人葉見元之弟。
可園
可園,位于煙臺山康山里5號,創建時間約在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左右,一度成為一代才女林微因和中國當代大建筑家梁思成的蜜月喜房。如今,雖美人不在,芳綜難尋,但可園依舊可人、可心。
可園走出的名人甚多,創建者鐘景竹曾是清末至民國時期鹽務系統的官員;另據載,福州基督教家庭聚會的創辦人王連俊,在可園亦有住處,并曾經在此傳道。
看到門上的海報沒?又是一代人的回憶?,F在應該很少有人有這樣的海報了。。。
可園由兩座建筑組成,均為紅磚砌筑的三層磚木結構公寓,底層有券廊,院落呈啞鈴形,大門為石庫門式。從綠色大門進來,就聞到這種磚木結構房子特有的味道,很喜歡,以前姨婆家也是這種味道。這里的貓貓狗狗或許太熱了,趴在地上不挪位置,有人經過也只是瞄你一眼就轉頭了,不愧是高冷的動物吶。。
Tips:
在康山里,隱藏了一家咖啡屋噢,走累的小伙伴可以來這哦,很文藝,小小的一間
拓廬
拓廬,為金景松家族私宅,位于馬廠街4號,為三層磚木結構,具殖民地外廊式風格的近代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一層的外廊采用的是木質仿鐵藝工藝,且保存完好,在倉山地區也不多見。
忠廬
忠廬,位于馬廠街,建造于1932年,西洋建筑藝術風格突出的典型建筑。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英文秘書吳淑貞女士在此住過10年。從外面看到的部分建筑,覺得忠廬里面應該是很漂亮的,可惜去了兩次都是大門緊閉,沒有趕上房主人大門敞開。
夢園
夢園,主人葉見元,出身基督教世家,與孫中山關系非常好,不但是革命同志,還有很深的私交,曾追隨孫中山參加過辛亥革命,在最危險的時候,把夢園作為革命同志的聯絡據點,還曾經打扮成一個小貨郎的模樣,挑著扁擔,拿著撥浪鼓走街串巷聯絡情報,自己還化名為“開”,孫中山來福州的時候據說就住在夢園。
夢園的地下室,現在已經被人拿來做工作室,我問他現在這個用來做什么,他說是畫畫。。。搞藝術的人氣質就是不一樣,帶點儒雅,聲音柔弱,哇哈哈哈哈。。
馬廠街
建園
原主人林璞臣原為民國郵政系統(大東電報局)的高級職員?,F為林氏后裔居住。在拍照的時候,住在里面的人跟我說這里的房子都有百年歷史,我在想人家的百年房子已經殘破成這樣都能屹立不倒,而現在的房子才蓋幾年就這邊倒那邊塌,真是諷刺。
碩園
小道消息:碩園的主人當年是通過賭錢贏來的這幢房子。
這里的人們習慣了來來往往在這拍照的人,所以看到我進入他們的地盤都不覺得奇怪,我詢問一個大叔能否讓我拍幾張,他說可以。
碩園是三層磚木結構的維多利亞式建筑,窗上方有半圓形疊澀線腳遮雨檐口,不開窗的部分則做成凹入式的窄券假窗,每層間也設置了復雜的疊澀線腳,造型復雜,為整個倉山近代建筑之最。
碩園大門的鎖,也是我喜歡的類型,只要是古老的,歷史的,特別的范,都讓我興奮不已
鼎廬、永安里、亦廬
離開碩園,除了沒進去的鼎廬,永安里和亦廬已是荒廢中……
宜園
宜園,建于民國廿三年(公元1934年),主人葉贊林先生,古田人,曾在華林坊(今華林路)基督教道原堂擔任牧師。
靜下心走在這種有歷史年頭的小巷中,會慢慢感受到這里的人(大多都是老人)生活其實很簡單,雖然年輕人需要拼搏,但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給他們的心里種下了太多的不甘,不甘平靜、不甘寂寞、不甘平庸……反倒是忘了初心。
接下來到了我說的九曲十八彎的環節,也就是我自己把自己繞暈,瞎走瞎轉碰到的一部分,所以沒有太確切的坐標
無逸山莊
無逸山莊,該處曾為城工部福州市委的活動據點,據說內有福州最早的私人滑梯和兒童樂園。民國初期磚木結構西洋民居風格。
這里是福州味道的十字路口,路中是一棵大榕樹,站在這里,后面是象山巷,右邊是三一弄,左邊是積興里和巷下路。
積興里,取“積德興旺”之意而名。
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比我們的年齡還大,見證著歷史,見證著后世子孫。
端廬,位于積興里,為三層磚木結構、殖民地柱廊式風格近代西式建筑,原房主為尤金鋤,曾任福建大學招生辦主任、福建師范大學教務處處長等職,其事跡被收入2007年8月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開國將士風云錄》一書中。
吉廬
國民黨倉山警察局
望北臺真武廟
泛船浦天主教堂
"走馬倉前觀走馬,泛船浦內看番船"-——這是福州諺語的俗對。
泛船浦天主教堂,坐落于福州市倉山區中北部閩江邊前街一號,占地8400平方米,為哥特式建筑。門上方建哥特式單塔樓,四面有時鐘。從閩江北望岸望去,方尖鐘樓,格外引人注目,昔時鐘樓報時聲揚十余里,號稱江南第一大堂。如今該建筑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占地之廣大,造型之典型,裝飾之典雅,至今仍稱福建天主教堂之第一。
地址:福州市倉山區新民街54
自駕:閩江大橋-六一路--大坪路口掉頭-閩江大橋橋下輔道-南江濱大道??梢赃x擇在三盛巴厘島小區附近小路或者停車場停車。
公交路線:可乘坐307路公交車到朝陽路站下車。
教堂鐘樓有20米高,上面的十字架有3米多高。報時大鐘鐘聲可傳10里之處。堂身十字形,長60.2米,寬19.5米,面積為1371.4平方米,可容2000余人。20世紀60年代電影《地下航線》還曾在此拍攝外景。
2008年,因道路建設需要,泛船浦教堂神父樓不得不進行遷移??紤]到其為文物,故有關方面選擇了整體平移的方式來遷移該建筑,經過一個多月平移80.7米后,安全抵達旋轉的指定位置,開始進行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轉身",由原東西朝向變為南北朝向,最終與主教堂平行。
您必須登錄才可以評論
評論(41)